咨询电话: 张老师13579209581 周老师18197599135
地址: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时代广场A座15G室
面试热点六:教师“恋爱假”
【热点回顾】
杭州一所中学的教师,每月可申请两次半天的“恋爱假”,此事在网络上受到关注。此举引来“羡慕”声,同时也招致不少疑问:多了“恋爱假”是否真的能脱单?公办学校放假是否需要审批?昨天下午,新京报记者从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证实,这所“走红”的学校名叫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系一所公立初中。该校工会主席楼旸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该校有40%未婚老师,推出“恋爱假”,是根据“青年教师的需求”。
【热点解读】
1.树立论点
我认为“恋爱假”是学校人性化管理手段的体现,是学校打出的一张极好的“感情牌”,对于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应该点赞该校实事求是的管理创新思维,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调配员工们的自由活动时间、空间,一方面,这些教师在享受假期福利的同时,也得提前协调好时间,不影响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有了更多时间来平衡工作和生活,也能老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让他们少些人在心不在,或人浮于事。如此操作既增强员工的幸福感、自豪感,又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归属感,可谓一举多得。
2.背景分析
中小学教师压力大是众所周知的事实。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发起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0%的老师感到“压力很大”,很多时间用于工作,很少有自己生活的空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下中小学教师待遇低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此情况下,如何稳定教师队伍,让其一心一意从事教育事业是学校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3.意义分析
就现实情况而言,该校未婚教师已占到总人数的40%,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他们调节工作和生活,用温情去俘获教师的心比生硬的规定管理要管用的多。学校把教师当亲人,将心比心,教师自然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况且,学校与教师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有亲情,有温度,教师才会有更多的奉献。
我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教师职业的光荣伟大,就在于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相比其他职业,教师工作“自由度”比较大,而教育工作也并不总是局限于八小时之内,单纯用时间和金钱去衡量教师的工作价值并不恰当。要发挥充分教师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实现高效率去工作,依靠的是教师的奉献精神,这当中,除却事业和待遇之外,就要用好感情这个杠杆。让教师有认同感、归属感,无疑是一个好方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教师职业而言,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会更多一些。于此而言,每月可申请两次半天的“恋爱假”何尝不是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唯有尊重,才会有更多的职业幸福。唯有幸福,才会有更多的职业奉献,学校的发展才会更加迅速。
4.引申升华
去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采取措施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其中一条措施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教师在学校办学、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落实这一措施,就要求学校在学校办学、管理中,充分听取教师意见,制定有利于教师发展、学生成才的学校管理办法,营造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环境。从这一角度看,每所学校都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针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办法,而别停留于羡慕“别人的学校”。
面试热点七:小学某班级家委会竞选上演“拼爹秀”
【新闻回顾】
晒名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管职位,比车、比房、比资源……近日,上海一所小学某班级家委会竞选引发热议。
“我工作于全球某投行,研究股市大数据,如果谁欺负我家孩子,孩子他爸会把你的股票砸到跌停,包括茅台。”这段在朋友圈热传的某校竞选家长委员会(家委会)的截屏消息,连日来引发网友热议。尽管一时难证真伪,但类似秀实力的现象却并不罕见。
【家委会介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目的在于加强联系沟通、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从国外的相关实践来看,类似于家委会的相关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国家,家长可以经由家长教师联谊会等类似家委会的平台,表达自己对于学校的政策、课程、人事等问题的意见,参与学校管理。家委会采取竞选的方式,有利于民主参与学校事务,家长们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那些更有时间、更有条件和意愿的家长入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家委会有助于厘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边界,有利于学校推进现代治理。但家委会发挥正向功能的前提,乃是家长和学校各归其位,不能越俎代庖。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家委会的基本职责是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其第二条指出,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
【积极意义】
1.客观地说,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竞选激烈,这本身并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因为一般说来,家委会竞选越激烈,越能够选出最合适的家长负责家委会的工作,发挥好家委会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为班级和同学服务。而且,相比较而言,文化程度越高、社会地位越高、拥有资源越多的家长进入家委会,可以为班级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这一行为倒逼学校及家长审视家委会这一沟通平台,思考家校之间的关系问题,为后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的可能性。
【消极影响】
1.现实中一些家委会竞选,异化为一些家长的“名利秀”“关系秀”,不仅有悖于组建家委会的初衷,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还可能对孩子们输出不良价值影响。
2.家委会的“异化”,同时也是不正常家校关系的体现。
3.家委会竞选成了“名利秀”,意味着家委会实质上沦为了“拼爹拼妈会”。这就让很多有责任心、热心和爱心并且愿意为班级和孩子服务的普通家长,失去了进入家委会的机会,进而让家委会失去了应有的对学校、老师的监督功能。从近年来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俨然只是承担了充当学校和老师“传声筒”的功能,干的事情似乎只有两件,不是向家长收钱,就是代替家长花钱,家委会成了名副其实的“收费会”、“花钱会”的代名词,不顾及寒门家庭孩子和家长的想法和家庭经济状况,助推了攀比之风、不正之风。
4.现实中,部分学校在设立家委会时,过分强调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希望加以利用为学校谋实惠,而忽略了家委会的全面功能。
5.家长们也希望借家委会为自家孩子挣“印象分”,把家委会片面地当成学校和老师的“传声筒”、“钻石临时工”,最终让家委会功能走了样。
6.这样的家委会,或许能够给孩子带来一时的“享乐”,但这却会成为孩子成才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因为有主导权的家委会成员把家委会变成了资源、享乐的集中地,却不把对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作为关注点,也就是丢掉了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即孩子最真实的成长历程,是否真的学会了课堂上的知识。
7.这样的家委会,还会在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心中种下“攀比”的种子,谁的爸爸资源多,就特别厉害,孩子也自觉高人一等,而没有“一技之长”家长的孩子,也就觉得自卑。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才的。
【反映的问题】
1.家委会选举出现“拼爹”“拼妈”现象,根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近年来,无论是“幼升小”等升学挑战带来恐慌,还是教育“抢跑”引发课外培训火热,都说明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至关重要的事项,影响极其深远,牵动着无数人心。
2.残酷的竞争、激烈的措辞,映照着家长们的焦虑情绪,这既反映了中年人的时代焦虑,也反映了快节奏的当下为人父母的焦虑。
3.一些有名利、有资源、有财富的家长拼命竞选家委会,说到底,恐怕不是他们十分有责任感、有爱心,真心想为班级和同学服务,而是想夹带私心。相比较来说,家委会成员与学校和班主任的沟通机会比较多,这让不少家长觉得可以乘机为孩子谋私利,比如安排在一个较好的座位,多给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等等。特别是在教育竞争激烈的当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利于自家孩子超越别人家孩子的机会。
4.家委会职责的无限扩大,不能说全是家长的问题,有些学校校方和老师也在推波助澜——他们有意无意把家委会当成资源互换平台。
5.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经济实力无法支撑更优质教育等问题,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条件—教育—孩子未来”三要素被紧密捆绑在一起,构成了优质资源“代际传递”的基本条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正在逐渐以孩子教育的形式呈现出来,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将越来越难以实现人生的“逆袭”。
6.一种过分“物化”教育的社会风气,无论是评价教育的价值以就业与否、工资高低为标准,还是家委会竞选过程抛资历,秀金钱、物质等方面的实力,都是将过度的物化因素引入教育和少年儿童心里的体现,这不利于良性的社会意识的构建。
【具体对策】
(一)国家及社会
1.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类教育中的“名利秀”,国家、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一切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必须想方设法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在教育资源投入、教育设施配置、教育政策倾斜、教育理念落地等方面拿出具体可实践的理论及举措。
2.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改革,吸收国外精华,结合本土实践,在升学、考查机制、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创新。
3.社会应结合媒体、群众等各方之力,在舆论风向和典型榜样的塑造方面先行一步,努力塑造一些品德高尚、价值观正的精神灵魂偶像,避免社会物质化的走向。
(二)学校
1.构建良性的家校互动可说是当务之急,亟待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从微观层面改进具体举措,科学设置其职能,清晰划分学校与家庭的权责边界。“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对家长而言,理性认识家委会的作用,怀抱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参与,也才能让这一平台释放更多正能量。
2.要让广大家长对家委会竞选多一些淡定和从容,归根结底,是要规范家委会及其成员的权力范围,让家委会回归到纯粹的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功能上来,多代表家长向学校和老师反映心声,发挥应有的服务和监督功能,铲除家委会可能夹带的私利、私心,真正让那些有热心和责任感的家长可以进入家委会。
3.要还变味儿的学校家委会本来面目,就要保证家委会成员由全体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热心学校公益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
(三)家长
1.家庭教育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而学校教育系统传播知识,塑造其人格。只有学校和家长都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份利“公”心,在教育互动中各自扮演好角色,学校家委会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让校园风气更纯净。
2.家校互动应是家长和学校各自扮演好角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而非干涉、影响学校教育。家长必须有清楚认识,学校也必须做好本职工作。要扭转这种不正常的价值观和做法,学校的态度至关重要。在家委会竞选中,按教育规律办事,把价值观和规则挺在前头,才能真正选拔出那些有热情、有能力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家长;而那些只知道“秀”的家长,也才会失去“秀”的舞台。
面试热点八: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
【新闻回顾】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多段携程亲子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并迅速发酵。视频显示,11月1日,一名身着黄色衣服的女老师把刚进教室的一名小女孩的书包用力扔在地上,打小女孩头部,又推了一下小女孩,致使其头部撞到桌角上。11月3日的一段视频显示,黄色衣服女老师给多名小孩子喂东西(事后被证实为芥末),一名穿黑色褂子的小男孩吃完之后开始哭泣。
【消极影响】
1.社会大众对中国幼儿教育的恐慌与不信任,激化了家校矛盾。
2.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恶劣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波及一大批企业托管亲子园,对于初衷利国利民的亲子园创新方式的推广和实践是毁灭性的。
【出现原因】
1.政府监管责任的缺失。在携程亲子园之前,全权负责亲子园运营的“为了孩子学苑”并没有运营幼儿园或幼儿教育管理机构的经验,仅在社区中心有过服务和拓展的经历。同上该托幼所未在教育部门备案,不属于正规的教育机构,而是携程内部职工子女的托管点,工作由妇联来指导,如果有师资培训的需求,教育部门才会协助。这种资质缺失的亲子园竟然能够办的如火如荼,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何在?
2.携程方面最主要的责任在于监管方面的疏忽。携程大投入、好初衷的建立亲子园这一举措,出发点在于保证家长的工作权益,解决孩子的陪伴问题,然而后期监管的疏忽与缺乏却导致了今日悲剧的产生。
3.携程亲子园的日常管理方存在严重的失职。携程亲子园是201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公共托育服务”第一批试点项目。携程公司委托上海《现代家庭》杂志社旗下“为了孩子学苑”进行日常托管服务。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市妇联拥有《现代家庭》杂志社100%的股权,也就是说,携程合作的是政府部门全资控股公司的幼儿园管理机构。然而相关部门权责界定不清晰,在“踢皮球”甚至“睁眼瞎”的监管模式下,亲子园形成了这种只有盈利方而缺乏监管方的情形。
4.社会对早教、幼儿教育的渴望导致了幼教行业的“大跃进”,巨大的幼师缺口导致了幼师群体质量和素质良莠不齐。
5.妇联等相关社会团体权利过大,在该事件中,竟然能推荐没有资质的企业来进行亲子园管理,其中利益关系不难让人联系到其中的利益纽带。
【拷问现实】
1.携程公司一路波折,未能获得办学资质,好不容易由妇联介入,但却带入了妇联控股杂志社的服务机构,最终这个机构的管理水平有目共睹。所以,最值得拷问的一点就是,在保障婴幼儿托管服务这一难点上,为何企业办学的资质如此难以获得,为何没有管理经验的日托机构能够进入携程亲子园。
2.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需要教育、卫生、妇联部门给出更清晰的回应,应该以何种方式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自办幼儿园,如何确定幼儿园教育行业的标准和执行。
3.学前教育是否该由市场决定?中国是九年义务教育,不是K-12教育,为什么幼儿园要挂靠,办学资质如此难获得。过分的监管,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滥用,就会产生权力寻租的问题。
4.在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大政策下,幼儿园的办学规范、管理标准缺乏公开性的明确规范。幼儿园是否合格的评判往往掌握在少数权力者手中,社会公众无法参与、无从知晓,又该如果集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办学?
5.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足、不均衡的现象政府是否要投入精力、财力、物力、人力进行解决?
6.某些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进而过早的让表达能力尚未完善的孩子辗转各家机构,是否为这种事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具体对策】
1.相应责任人的违法代价,也应该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按照《刑法修正案(九)》,虐待未成年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更应该做到有法必依,让虐童者受到更高的违法成本,也将会起到一种很好威慑效果。
2.在幼儿园安装监控摄像头,虽然触及了幼童的隐私,但也给幼童更好的保护。幼童无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只有通过摄像机的监控,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他们的安全。此次事件的曝光,也是有赖于监控视频的作证。
3.幼儿园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加强相关资质的审核,将情绪不适合做老师的人堵在门外,这并不是件难事。
4.守住师德的底线,让老师能够心存敬畏,这需要制度上的更加完善。办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给钱,还需要更加细致和专业的管理。加大违规成本,完善监管机制,让虐童者不仅仅只是开除了事。
5.国家采取政策倾斜等吸引方式,完善优势教育体系,填补幼师缺口,幼师培养质量。
6.国家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之后,完善并向社会公布具体的流程与细节,在社会的监督下共同促进社会力量办学。
【国外经验】
1.法国以托儿所质量高和数量多而闻名于世,也因此两三岁小孩入托比例高达一半。法国的政策是地方政府提供资助,鼓励企业、社区与政府合作,兴建和运营托儿机构,很多普通家庭的幼儿甚至可以免费入托。这类托儿所遍布法国城乡,而且除了法定假期和暑期一个月以外,一般每天开放长达11个小时。
得益于政府良好的日托支持和其他鼓励生育措施,法国的生育率达到了2.0,远高于欧洲国家的平均生育率。其实,与法国相比,很多欧洲国家如意大利的家庭观念更强,女性劳动参与率更低,但生育率却大大低于法国。这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国政府提供更加完备的托儿服务。
很多低生育率国家,都在效仿法国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和韩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建设更多的托儿所,鼓励雇主建立托幼设施,并根据企业类型和费用类型予以补助,以期缓解年轻父母在生育选择上的后顾之忧。
2.日本的幼师选拔过程非常严格,必须对个人履历、社会关系、基本道德素质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规范这一队伍的质量。
面试热点九:小学教师要不要直播课堂教学?
【新闻回顾】
80后青年教师黄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在网络上直播课堂内容,自己一夜间成了“网红”,迎接他的虽然有鲜花和掌声,但也有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
“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只能按自己的理解给孩子辅导。”秋季刚开学,在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经与家委会商议,二年级语文老师黄超将时下最火的直播搬进了课堂,在映客上分享自己执教班级的上课情况。
“黄老师要进行课堂直播。”消息一经传开,300多名观众涌入直播间,短短40分钟内,参与直播的家长不断“点亮爱心”、送出“映票”。黄超也经历平生第一次大规模“涨粉”,一下收获100个粉丝。
进行第三次直播时,有网友将直播课堂的信息转发到微博上,令黄超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课堂直播引起了广泛争议,他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快,课堂直播活动被校方紧急叫停,所有上传视频也一并下架。
有人为这种直播进课堂的创新方式点赞,有人对课堂直播存在种种疑虑。
【积极意义】
1.对于老师而言,直播课堂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有些教师上课穿着不注重形象,课堂纪律松松垮垮,教学过程也很随意,如果进行直播教学过程,就等于将老师置于监督之下,面对直播,老师的课堂就不能够敷衍,在程度上能够倒逼老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并且在课堂氛围、学生的引导上下功夫,如此才能够有信心在家长面前直播。
2.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不知道教学进度,检查作业也不知道老师的教学要求,不明白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通过观看直播,家长一方面能够了解老师的教学,监督老师的授课,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与表现认识也更直观,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好家校共育有积极意义。
3.对于学生而言,班级容量偏大的情况下,老师不会注意到个别学生,因此,有的学生开始走神,做小动作,甚至搞一些恶作剧影响课堂氛围,但面对直播,因为知道有多一层的监督,对于一些学生的表现也有着提醒的意义,小学生都是希望获得表扬的,所以这样的监督会让他们更加自律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家长的好评。
【不足之处】
1.老师过分关注家长的围观,而故意营造出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有作秀的嫌疑,让课堂失真,从而对于教学目的的真正实现无益。而直播过程中可以有收礼和打赏,这样也就有变相收礼的嫌疑。
2.有的家长可能没有时间关注直播课,这样的直播对他们而言也就没什么意义。而有的家长可能反复盯着孩子的课堂表现看,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也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对于班级整体直播也可能会加重家长之间的攀比之风。
3.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课堂中因为直播角度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高清面部特征,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截图利用,可能就会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直播也可能造成孩子隐私的泄露,让孩子有时时刻刻被围观之感。
【理性看待】
每一次新鲜事物的出现,难免伴随些许争议,这种争议应该在讨论中寻求共识,争取“最大公约数”。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开通课堂直播又是征求家长委员会意见的产物,是得到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授权”后展开的。因此,只要教师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依照课纲讲授内容,就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换句话说,直播平台只是传授知识的一种介质而已,通过创新形式,如果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就应该教师的这一举动。
当然,课堂直播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或隐患,如:泄露学生隐私,影响学生学习,老师有敛财的嫌疑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不应回避,而应积极寻求破解之策。
首先,用技术手段保护学生隐私。直播手机固定在教室最后面,孩子们课堂活动“不露脸”,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通过的变音设备对学生的声音做变音处理,基本可以解决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问题。
其次,通过回看视频学生。课堂表现欠佳的孩子,也不尽然是课堂直播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在直播结束后观看视频分析孩子表现不佳的原因,教师和家长积极引导,相信这样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
再次,和家长提前沟通,杜绝打赏行为。案例中的教师全程没有和家长互动,更谈不上什么“索要礼物”“变相敛财”,如果直播前老师和家长讲清楚规则,严禁家长送礼打赏,那么直播敛财就更不可能了。
最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直播。对于课堂直播应该有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当下教学方式的创新大多是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而“互联网+教育”有效落地,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
当前,移动互联网无所不在,它连接教育,自然也连接人心。我们乐见更多的人为教育创新点赞,也乐见更多的教育创新能随着时间推移,打消人们心中的种种疑虑。让“出发点是好的”的教育方式,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面试热点十:孩子留学需三思而后行
【热点回顾】
如今,出国留学已是稀松平常。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占到了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1/4,各地国际学校数量与日俱增,留学生低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出国念书”成了许多学生和家长记挂在心头的大事。在“非去不可”的执念背后,其实不少人压根儿不了解外国的大学,也不清楚中外教育方式的差异,更没有深入地思考自己为什么要留学、适不适合留学,以及留学后到底要做什么。
【整体评价】
出国留学从开阔眼界见识、体验感悟生活、更新思维方式等方面看,留学的积极作用确实不容小视,但是出国留学只是一种路径的选择,对比于国内读书并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并且盲目出国留学也会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所以在选择是否出国留学时要理性客观的看待,不能盲目的一味跟风,应切实从实际出发客观的考虑是否出国学习。
【盲目出国留学的影响】
1.在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下盲目的出国不利于自身的和发展。
2.留学生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年龄低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弱,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比如国外频繁发生的抢劫、故意伤害、性侵等恶性事件。同时恶性事件可能会冲击低龄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价值观的不稳定。
3.出国留学的费用比较昂贵,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盲目出国会造成的经济压力,不利于和谐幸福的家庭构建。
4.各地国际学校数量与日俱增但不都是优质大学,一些低端三流大学也普遍存在,盲目的出国会加剧上当受骗的风险。
5.一味的盲目出国留学会造成学生和家长的攀比心理,导致社会留学跟风日益严重恶性循环,也会造成人们对我国教育质量的不自信影响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
【盲目出国现象产生的原因】
1.学生和家长思想认识不足。对留学的态度是盲目的,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认为国外的教育更能培养出人才。
2.攀比心理严重。看到他人出国留学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存在不能“输”的心理。
3.经济基础的保障。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经济收入增多,为出国留学提供经济保障,同时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迫切,也愿意支付出国留学费用。
4.企业乐于接受海归。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并且更多的企业青睐海归。
5.国内外教学质量存在差距。国外有着更多一流大学,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方面确实优于国内。
【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对社会的教育,树立人们正确的出国留学观念,让大家知道留学要客观理性的考虑,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出国留学只是一种路径的选择,成才不分国内外,报效祖国才是一致的目标。一个人只要肯努力、肯用心,只要怀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在世界哪一个角落学习或工作,都能成为祖国的骄傲。
2.企业正视海归。企业在招聘时应注重人才和专业技能,不能一味的看学历出身,摘掉看待海归的有色眼镜。
3.加强学校的教育投入。注重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师进行专业的考核和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国家也应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文章关键词: 《十大教育面试热点解读》(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十大教育面试热点解读》(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